中新网武汉9月29日电(吴淘淘 王欣)近日,“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移动充电机器人)陆续在武汉城市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投用,将“车找桩”变成“桩找车”,有效提升充电高峰时的运行效率,为新能源汽车车主解决“续航焦虑”,赋能假日绿色出行。
位于汉口火车站北广场的国家电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 吴淘淘 摄
28日,在位于汉口火车站北广场的国家电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网约车司机朱星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停靠在立体停车位上,等候移动充电机器人前来充电。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一台白色设备快速向其驶来,停靠在车辆充电口处。扫码、拔枪、充电……整个过程与固定充电桩并无不同。
工作人员用移动充电机器人给电动汽车充电。 吴淘淘 摄
“充电高峰时段里,移动式充电桩可以‘跑’起来,给汽车进行即时充电。”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充换电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玺介绍,为有效应对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高峰,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在湖北省内率先试点试用这一设备。
与市区内相比,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对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需求更为迫切。据悉,目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在京港澳高速蔡甸服务区等三座车流量较大的高速服务区,投放移动充电机器人,为假日期间自驾出行的新能源车主提供更便利的充电体验。
除能够在高峰期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即时充电服务外,移动充电机器人还可以远程救急。王玺介绍,这台设备可以根据周边充电站的负载情况进行调配使用,也可以对路面上需要临时充电的车辆提供应急救援,2公里内,“机器人”能够直接行驶过去;超过2公里的,就由车辆运送到现场。
据悉,该公司还计划在春节前陆续投放10台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除各类充换电站以外,该设备还将进入地下商业体、小区地下停车场等,并探索建设智能机械充电手臂、无线充电桩等设施,以更多的充电场景、多元化的充电体验,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完)
中新网广州9月29日电(蔡敏婕 张诚斌)“相较于传统穿刺方式,机器人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肺结节穿刺过程的精准度、安全性及便捷性。”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李静28日表示,该院团队利用新研发的肺部穿刺机器人辅助系统,在短短10分钟内仅用1针就为患者完成了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在我国,每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超过70万,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之首位。确诊肺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依然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这就涉及到一些有创检查,包括纵隔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活检以及特殊的一些内镜技术。
传统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高度依赖术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考验手术医生对胸部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及三维重建想象能力,常需多次进行CT扫描以调整定位穿刺角度、深度。对于小病灶、位置难以到达、病人呼吸配合差、术者经验不足者,有时穿刺长达1小时至2小时。“来回穿刺使取样位容易出血,导致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李静称。
不久前,58岁的古女士因“左肺占位”到医院就诊,经过团队讨论,需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才能明确诊断。经对患者全面评估并告知相关风险,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团队为其采用机器人辅助系统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术中,该团队仅用一针就完成了对肺部结节的精准穿刺,穿刺全程用时仅10分钟,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发生。
李静介绍,该机器人辅助系统集结了光学导航、人工智能、机械臂辅助定位等多项先进技术。通过光学定位导航技术,在CT图像三维重建基础上,配合患者呼吸运动,通过图像模拟引导穿刺针沿预设的穿刺路线与靶点进行穿刺。实现穿刺过程中,组织结构和穿刺路径的三维空间位置可视化,有效避开穿刺路径上的骨骼、血管及重要脏器,降低手术规划难度。
“应用了肺部穿刺机器人辅助系统后,古女士的穿刺仅仅进行了10分钟,用了一针就顺利完成。”李静表示借助该系统,医生仅需要术前1次CT扫描采集数据、到达病灶后1次CT扫描确认穿刺针位置,便可完成穿刺定位,提高穿刺效能,缩短操作时间,减少CT扫描次数,降低辐射暴露,并有助于推动肺组织经皮穿刺活检及消融手术推广下沉至基层单位,“该机器人辅助系统尤其适合于病变体积小、病灶位置易受呼吸运动影响的困难穿刺,为肺结节患者带来了诊疗新选择和新希望”。
此外,李静提及,据文献报道,初次 CT检查发现的肺部结节超过90%都是良性病变。但是,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意见,第一、看结节的大小和形态,如果结节大小8毫米以上,结节呈分叶状,边缘有小毛刺,结节内有空泡及血管穿行、胸膜牵拉、血管集束征等特点;第二、复查中结节有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如果肺结节呈现以上情况,需警惕肿瘤风险,最好要足够重视,找专业医生定期随诊,必要时活检或手术切除。(完) 【编辑:付子豪】
联系人:一分彩票官方app
手机:19600339982
电话:0410-66642400
邮箱:66642400@live.com
地址: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天德镇